7月3日,在十四師二二五團電商直播基地,一名主播通過網(wǎng)絡平臺推介當?shù)厣a(chǎn)的桃子。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洋 鄭婭莉 攝
“三、二、一,上鏈接!”7月3日,十四師二二五團區(qū)域公共品牌運營中心的直播間里,雷曉霞揚起手的動作帶著幾分利落——這是她在農(nóng)田勞作的習慣性手勢,只是此刻指向的不是農(nóng)具,而是鏡頭前排列整齊的農(nóng)產(chǎn)品。拉依蘇桃子的紅暈里還帶著晨露的痕跡,羊脂籽米在透明包裝里泛著自然的蠟光,20多種作物像被精心擺放,訴說著這片沙漠荒灘上的耕種故事。
“剛開始直播時,說‘上鏈接’都要提前在手心寫三遍?!崩讜韵紝χ聊恍Γ讣鉄o意識地摩挲著展臺邊緣,那里還留著她第一次直播時緊張地攥出的指痕。兩個月前,她面對鏡頭會結(jié)巴到說不出完整的句子。如今已能隨口報出每種水果的糖度:“拉依蘇桃子能到18度甜,因為咱這兒白天太陽烈,夜里涼,糖分攢得實?!?/p>
這樣的轉(zhuǎn)變,藏著二二五團從“種得好”到“賣得好”的突圍。團場2.76萬畝特色林果地,是職工群眾們在戈壁荒灘里一鎬一鎬刨出來的——葡萄藤沿著防風林扎根,西梅樹在改良過的沙壤里結(jié)果,但酒香也怕巷子深。2025年春天,當團場提出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+農(nóng)業(yè)”的想法時,不少職工群眾直擺手:“咱的果子長在地里踏實,到了網(wǎng)上能靠譜?”
五連職工陳林是第一個“吃螃蟹”的人。今年4月,他帶著連隊8名職工注冊了新疆疇豐農(nóng)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,把直播間搭在了團場的區(qū)域公共品牌運營中心。首場直播結(jié)束,后臺103元的銷售額像塊石頭壓在他心頭?!奥毠と罕姼腋桑荒茏尨蠹沂??!毕虏ズ?,他翻著直播回放逐幀看:主播攥著衣角的手在抖,介紹產(chǎn)品時只會說“好吃”,連羊脂籽米的生長周期都說錯了。
團場很快送來“及時雨”,請來的專業(yè)老師帶著課件蹲在連隊,把“銷售技巧”拆解成“怎么說清果子的生長環(huán)境”“如何展示米的蠟質(zhì)層”;實戰(zhàn)鍛煉時,讓主播們先在連隊小會上練,再到田間地頭對著果樹練——因為“對著作物說,比對著鏡頭說更自然”。陳林自己則成了“產(chǎn)品研究員”,每天泡在田里記筆記:蘋果花期遇了幾場雨,西梅疏果時掉了多少個,連土壤檢測報告里的鍶含量都背得滾瓜爛熟。
改變在兩個月后顯現(xiàn)。當主播能說出“羊脂籽米的蠟質(zhì)層是天然保護層,不用洗就能煮”,當鏡頭掃過果園里的滴灌帶,講解“沙漠荒灘上的水金貴,每滴水都澆在根上”,訂單開始穩(wěn)步上漲。陳林和職工們也看到了直播帶貨的無限前景。
更重要的是,他們找到了留住顧客的竅門。陳林堅持“先看地,再賣貨”,每次直播前都要去田間拍視頻,讓粉絲看到果子掛在枝頭的樣子,米在田里灌漿的狀態(tài)。
“有位北京的顧客問米有沒有添加劑,我直接把檢測報告舉到鏡頭前,后來他成了回頭客?!崩讜韵颊f,現(xiàn)在粉絲里不少人能叫出她的名字,會追著問“今年的西梅啥時候熟。”
這股勁頭也傳到了產(chǎn)業(yè)鏈的上下游。北京援疆的干部幫著對接渠道,羊脂籽米通過京東等電商平臺在北京就賣了400多噸。連隊的職工們看著年輕人對著鏡頭講自己種的果子,也開始學著用手機拍田間景象,有人還會特意跑到直播間,給主播當“技術(shù)顧問”:“別忘了說咱這蘋果套袋時都是手工一個個套的?!?/p>
“剛開始覺得直播是新鮮事,現(xiàn)在才明白,咱賣的不只是農(nóng)產(chǎn)品,是咱兵團人種莊稼的實在勁兒?!标惲肿罱谧聊ブo直播間加個新板塊,讓職工群眾來講講“當年怎么把戈壁荒灘改成良田”——那些帶著風沙味的故事,或許才是最動人的帶貨詞。
傍晚收播時,雷曉霞看著后臺跳出來的新訂單,心情格外舒暢。窗外,團場的林果地在夕陽下泛著綠光,晚風里飄著葡萄的甜香。她想起組織授課的老師說的那句話:“這些從田間走到云端的果子,是咱團場遞給全國的名片?!倍汀瓣惲帧眰儯褪沁f名片的人。